找回密码
 加入同信

与艾滋共存22年,爱在心中

John 发表于 2025-8-4 15:41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John 于 2025-8-4 15:43 编辑

回首往事,“二十几年都没有死,有人说我好坚强,我是在逆境中逼出来的。”张先生(Ken)与艾滋共存22年,从世纪绝症捱到医学奇迹出现,从备受歧视到今天公开剖白,他是如何走过这些逆境?令人费解。

其实,平时我和大家没什么不同,“跟大家吃鱼生、吃火锅都没问题;有时感冒,跟一般人处理一样,现在只是一个慢性疾病。”自1997年,香港引入鸡尾酒疗法,艾滋病毒被压至低于检测水平,艾滋病不再是世纪绝症。Ken只需要每半年到医院取药,一天服药两次。22年来,他笑言一起生活的家人也成为养生达人:“因为照顾我,大家都吃得健康,注意运动。”今天说得轻松,但当年的他犹如被判死刑,心如刀割。

与艾滋共存22年 没有爱再好的药都没有用,下面就是我的故事,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走进同性恋的世界。

“病发以为就死”难忘21岁的寿宴

1995年12月, Ken晕瘦至73斤,肺炎入党,证实患上当时的世纪绝症——艾滋病:“病发以为就死,滴了几滴眼泪,觉得这样死掉,爸妈会很难过。”本身是同志, Ken坦言发病前有六七段关系,相信因一次不安全性行为染病。当刻Ken只告知姐姐、妹妹和好友,而自己则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——换到下个月出院,庆祝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生日。21岁那年,抱着生死难别的心情办“寿宴”, Ken记忆犹新:“我在酒楼摆了三圈,想想谢家人和朋友,我最艰难时候给予的支持。我记得大家吃饭时,神情很沉重。”

病发一年终剖白,获父母无条件接纳

之后一年, Ken在家养病,不时进出医院,父母一直以为是肺炎。“护士说大部分病人至死都不跟家人说,你可考虑趁自己清醒,跟父母说。”于是,他决定让父母知道真相:“自己已讲不出 口,就拜托护士长说。”Ken记得当晚,故意很晚才回家,在家门已听到妈妈的哭声,却想不到父母有这样的反应:“爸爸说「天跌下来,当被盖,好好服药!」”而妈妈哭着说愿意用自己的命眼儿子交换。Ken换到1997年,见到曙光——香港引入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。死过翻生,他表示当年真正救回他的不是药,他引用年前广告的一句:“没有爱,有再好的药也没用。”

不怕“笃眼笃鼻”分享经历

“当年最难听是「艾滋基魔」,艾滋就想到同性恋、魔鬼,很恐怖。”病情稳定之后, Ken投身关怀艾滋病活动:“一开始是跟陌生学生分享,发觉别人未必很怕或歧视你,他们只是没机会接触和了解。”Ken慢慢走出来,近年甚至到各地公开分享自己经历:“因为站出来,真的笃眼笃鼻,你们才不得不了解和认识,我们其实跟普通人一样。”去年, Ken和男友更接受电视台访问,怎样节目出街后,竟令不是感染者的男友变得生人勿近;“同事跟他保持距离,跟他接触时,突然会有人戴手套。”面对误解, Ken一笑置之:“我们一起已七年,这么亲密也没被感染,其他人还有什么好怕。”多年前医学界早已证实,艾滋病不会透过一般正常社交传染,但大众是否理解又是另一回事。

“现在香港社会的确进步了,但仍未完全消除歧视。”现在他仍看到不少病友,因为家人嫌弃和社会压力,最终抑郁自杀。而歧视存在,社会亦要付上代价——每年香港仍有近七百个新增个案。“因为被歧视,那些人便不会主动检查。于是大家以为这个病离我好远,未必懂得好好保护自己。”

与艾滋病共渡了22个生日, Ken不但活得健康,更活得光明自在:“由否定到慢慢认同自己,现在还能帮其他人,令他们也可接受自己,这过程很有意义,很开心。”Ken最希望香港社会亦懂得与艾滋病患者共存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同信

本版积分规则

搜索|手机版|小黑屋|同信网

By Discuz!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